出现烧伤之后一定要及时治疗,也要及时选择抗生素的治疗消炎,那么具体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
1. 正确判断病情:抗生素治疗一般是在获得细菌培养药敏结果之前开始的,属经验性用药,带有一定盲目性。因此,首先要明确引起感染的菌株种类,以及这些菌株一般对哪些抗生素敏感或耐药,然后据此选择药物。一般说来,烧伤患者同时表现有精神抑制、低体温、白细胞总数降低者,多为G- 杆菌感染;而精神兴奋、烦躁不安、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剧增者,多为G+ 球菌感染。临床工作中常有二重感染,如G- 杆菌混合真菌感染,G+ 球菌混合真菌感染;有时既有G- 杆菌感染者,又有G+ 球菌混合真菌感染者,也有混合厌氧类杆菌感染者。在这类情况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明确何种病原菌感染常有困难。此时,要根据患者以往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2. 精心选用抗生素,有针对性用药:精心选用抗生素是建立在病原学调查基础之上的。因此,应收集感染标本,如创面分泌物、痰液、血液甚至痂下组织等,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能用窄谱的,不要随便用广谱药。尤其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情况。治疗过程中,细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都可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进行追踪监测,要特别警惕耐药强的菌种,精心选择用药。特别强调要充分考虑病情的需要,不拘泥于“逐步升级”的一定之规, 且不滥用高效药、新型药和贵重药。
3. 观察效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措施实施以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病原菌对所用抗生素敏感与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如临床疗效好,而检验报告的细菌对所用抗生素不敏感,则不要轻信此结果,要考虑检验报告可能有误,例如分离培养的细菌不是主要致病菌,而是污染菌或次要病原菌,应继续原有治疗。相反,如果所有细菌对所用抗生素敏感,而临床疗效不佳,则不要盲目乐观,轻信检验报告,而应从多方面查找原因,例如病原菌有无不断地进入血流,创面是否是其根源,为治疗设置的各种管道是否为感染途径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一套抗生素治疗方案应使用3d后再对其疗效作出评价,不宜频频变更。
- 上一篇:烧伤之后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 下一篇:烧烫伤疤痕患者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