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痘痘为“ 肺风粉刺”,不同部位产生原因不同。《素问 刺热篇》将面部分候脏腑,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下颌候肾,可见古时就认识到,颜面不同的部位对应着不同脏腑的功能。
中医根据个体的体质,痘痘的病症,辨证施治,以中医汤剂补充脾胃的能量,从身体内部开始促进垃圾的排泄,即清内热、湿气;身体内部的阴阳调至平衡,面部的痘痘就控制住了,炎症消退,即消红肿﹔最后,排便能力增强,大便顺畅.身体的垃圾定时排除,人的精神、气色变好,痘印逐渐淡化直至消除。

治疗期间一定要定时服药、多休息,饮食有度。具体辩证为:
1.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方用生石膏30g,知母6g,地骨皮、桑白皮、银花、连翘各12g,黄芩、赤芍、山栀各10g,生地15g,甘草6g。
2.脓疮型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方用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g ,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玄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g。
3.月经前好发痤疮者,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g,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g。
4.聚集性痤疮、愈后留有色素斑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方用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各10g,煎汤口服或外洗。选大椎、脾俞、足三里、合谷、三阴交诸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以患者双侧耳部肺穴为主穴,配以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穴,埋王不留行籽.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按摩各穴3次,每次约10分钟。
少吃甜食脂肪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如豆芽、油菜、筒蒿、冬瓜、丝瓜、苦瓜以及水果,常饮绿豆汤多食含植物纤维的食品。
痘痘为“ 肺风粉刺”,不同部位产生原因不同。《素问 刺热篇》将面部分候脏腑,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下颌候肾,
推荐阅读:更多疤痕案例,请关注疤痕论坛https://www.scarbbs.com/
- 上一篇:消除痘痘刮痧让您更美丽
- 下一篇:春季战“痘"中医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