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术后出现低体温的中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导致的苏醒延迟、创面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出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较好地解决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的难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加强保温措施: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整手术室温度,必要时应用热水袋;手术即将结束时,电话通知病房护士,提前预热病房并准备好大型远红外线烤灯,预热被褥等。术后返回病房途中加盖棉被、避免走通风过道。大面积烧伤患者术后大型远红外线烤灯设置温度为39 ~40℃,灯距患者60 cm以上,常规应用悬浮床治疗,术后床温应适当调高,建议悬浮床温度升至37~38 ℃,关闭门窗,减少人员流动,室温应达到35~37 ℃。
加温输入的液体及血制品:
中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及术后使用的液体可在恒温箱中加热至37 ℃,血制品加温温度应低于37℃,一般控制在32~36℃。也可使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液体,在不破坏血液药液成分、不造成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低体温的发生。若条件允许,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滴速,尽快输注。
充分吸氧:
中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可吸入温热蒸馏水湿化的氧气以防止体温下降,但需要注意蒸馏水不可过热。烧伤术后低体温患者如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湿化仪的温度可调至32~35℃,有效减少呼吸道散热。
术后复温及心理疏导:
术后复温需循序渐进、平稳进行,可以选用悬浮床、电热毯、大型远红外线烤灯等设备。复温时应四肢、躯体同时复温,避免单纯肢体复温,防止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复温后休克。复温过程中对患者注意勤观察,勤翻身,体温恢复后,及时停止复温,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术后再次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手术的治疗效果、安全性,缓解患者术后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针对术后出现低体温的中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导致的苏醒延迟、创面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出凝血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推荐阅读:更多疤痕案例,请关注疤痕论坛https://www.scarbbs.com/
- 上一篇: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 下一篇: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对比常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