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初诊。
主诉:患者吴某,女,20岁,颜面红色丘疹、脓疱反复4年。偶有腹胀﹑便塘,皮疹以前额、鼻旁、口周居多,胸背部亦可见,此起彼伏,反复出现,愈后留色素沉着。在外院、私人诊所、美容厅多次治疗,口服抗生素、维胺脂胶囊、多种维生素以及多位中医师的中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维甲酸软膏、阿达帕林乳膏、玫芦消痤膏等,更于美容厅行挑治及外用多种不知名面膜,一时疗效尚可,但不久即复发。患者素喜甜食,喜冷饮,喜熬夜,厌运动。诊时正值阳春,南方气温回暖,午后尤其,但患者冬衣加身,仍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脉濡细。中医诊断:粉刺,证属脾虚湿困、阳气郁滞化热,故治拟健脾化湿、温阳解郁,兼清热解毒。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20g,麻黄6g ,附子5g(先煎) ,细辛3g,薏苡仁30g,茵陈10g,珍珠母30g(先煎),黄连3g,栀子10g ,连翘10g,灸甘草3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20年3月11日二诊。
患者仍有新发皮疹,但形寒肢冷,腹胀便潴症状明显改善,脉较前有力。原方去茵陈,加蛇舌草20g。共7剂,服法同前。
2020年3月18日三诊。
皮疹减少,手足不冷,大便成形,舌转淡红苔少,舌体胖大略好转,去细辛、黄连、珍珠母,改白术10g 、附子3g ,加黄芩10g。连服2周,皮疹消失,留色素沉着,其余症状及舌脉近乎正常。
按语
患者颜面红色丘疹、脓疱反反复复已有4年,偶有腹胀﹑便溏,且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脉濡细,此为脾虚湿困、阳气郁滞,而湿困肌肤日久必有化热,故治以健脾化湿、温阳解郁,兼清热解毒。方中党参、茯苓、炒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麻黄、附子、细辛温阳解郁,茵陈、珍珠母、黄连、栀子、连翘清热解毒,灸甘草调和诸药。一周后二诊见形寒肢冷,腹胀便溏症状明显改善,脉较前有力,说明脾湿稍减、阳气得以升发,患者仍有新发皮疹,反映仍有内热,故去茵陈加蛇舌草,加强清热。再一周后三诊见皮疹减少,手足不冷,大便成形,舌转淡红苔少,舌体胖大略好转,此为脾湿渐除,阳气得旺,内热渐清,故去细辛、黄连、珍珠母,予白术,附子减量,加黄芩,继续巩固疗效,连服两周后基本痊愈。
推荐阅读:更多疤痕案例,请关注疤痕论坛https://www.scarbbs.com/
声明:图片或文字来源于互联网,如侵权,请联系400-8940-678
- 上一篇:痤疮之中医上的治疗方法
- 下一篇:超分子水杨酸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