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内药物注射疗法的并发症病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友链专员 2019-04-04 23:28

瘢痕疙瘩是瘢痕中最顽固的一类,在我国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因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甚高故对较局限的瘢痕疙瘩仍以瘢痕内药物注射或配合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较为理想,但药物注射疗法若使用不当,则副效应甚多。

1.局部组织萎缩:

  主要是向瘢痕内注射药物时将药物误注入瘢痕下正常的皮下组织或瘢痕周围正常的皮肤内所致,因此注射时应严格掌握层次,只能将药液注入到瘢痕疙瘩实体中,当将药液注入到瘢痕实体中时,瘢痕会明显膨隆呈苍白色,表面呈桔皮样外观。当药液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时应及时停止加压,拔出针头.若注射的层次过浅时在高液压作用下瘢痕表面易发生水泡、破溃,造成新的创面,易致感染。拔针时应先将注射器减压,否则易使药液喷于体外。

  2.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

  主要是激素类药物曲安缩松干扰皮内色素的正常代谢,使色素合成和分布发生障碍所致,若药物浸润到周围正常皮肤内就会发生色素脱失,瘢痕组织本身在萎缩过程中也会发生色素沉着和脱失相间分布,预防方法是避免药物浸润到正常组织中,对瘢痕部位的色素异常可手术切除。

  3.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

  此也是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预防方法是注射时准确掌握药物的浸润范围,勿播及正常皮肤,此外,注射药物后配合硅胶膜外贴密封瘢痕及周围组织可防止毛细血管增生,并能使己扩张的血管逐渐闭合。

  4生理机能失调

  主要是曲安缩松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所致,最常见的有女性患者发生月经素乱,主要表现在每次月经行经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多,或出现断断续续的假性例假。个别患者出现闭经。此时应及时停药。激素类药物的这类副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停药后1-2个月内例假会完全恢复正常,个别患者需到妇科对症处理。

  5局部组织坏死

  主要是单次注射的剂量过大所致,此外还和注射时用的针头过粗,皮下出血未能及时压追止血,注射时缺乏无菌观念,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度过高有关。
 
  6皮损扩大

  由于瘢痕疙痞内有大量的可收缩的成肌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在瘢痕形成过程中此细胞的持续收缩使组织高度挛缩,创面缩小,瘢痕内注射药物后,此种细胞被破坏,挛缩的力消除,皮损软化的同时就会扩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7.皮下药物颗粒沉积钙化灶形成


  由于注射的曲安缩松都是混悬液,注射于瘢痕内的不被吸收的超大药物混悬颗粒逐渐沉积起来。若注射的层次过浅随者瘢痕的萎缩变薄会逐渐暴露出来而形成索条状或点状的白色钙化灶,影响局部美观,此钙化灶会通过身体的排异反应逐渐清除,也可通过手术方式剔除。
 
  8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注射药物后局部发生红斑、风团、瘙痒等反应,这大部分是由于使用普鲁卡因作为局麻药所致,普鲁卡因有致敏性,可改用利多卡因,并根据过敏程度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过敏药。
 
  9.无效

  个别患者注射药物后瘢痕无任何反应,一个疗程结束后瘢痕无任何萎缩软化迹象,这时应继续观察1-2个月,仍无反应,说明该患者对该药物不敏感,属患者特异性体质所致,应改用其他药物或其他疗法。
 
  10.复发

  由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还缺乏十分理想的根除方法,治疗后复发率高是瘢痕疙瘩的一大特征,特别是青壮年患者复发率更高。预防方法是若注射的药液中含有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去炎松( triamcinolone)等在欲停止注射治疗的应遵循逐渐减量的原则:由每周注射1次逐渐改为每2、3、4周一次,注射的药量也逐渐减小。这样可有效防止突然停药而发生的反跳使复发率降低。此外,在停止注射后可配合外用药膏硅胶胶膜或加压、同位素贴敷、音频电疗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推荐阅读:疤痕小知识之药物注射篇

安装“治疤神器”与医生对话
 

瘢痕内药物注射疗法的并发症病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来源:未知 主编:友链专员 日期:2019-04-04 点击:疤痕网图标 我有话说
文章摘要:瘢痕疙瘩的治疗,对于不愿手术修复的患者可以选择,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但药物注射不以,也有可以形成一定的副作用,下面看看具体有哪些副作用及防治对策

瘢痕疙瘩是瘢痕中最顽固的一类,在我国青壮年中发病率高,因单纯手术切除复发率甚高故对较局限的瘢痕疙瘩仍以瘢痕内药物注射或配合药物注射的综合治疗较为理想,但药物注射疗法若使用不当,则副效应甚多。

1.局部组织萎缩:

  主要是向瘢痕内注射药物时将药物误注入瘢痕下正常的皮下组织或瘢痕周围正常的皮肤内所致,因此注射时应严格掌握层次,只能将药液注入到瘢痕疙瘩实体中,当将药液注入到瘢痕实体中时,瘢痕会明显膨隆呈苍白色,表面呈桔皮样外观。当药液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时应及时停止加压,拔出针头.若注射的层次过浅时在高液压作用下瘢痕表面易发生水泡、破溃,造成新的创面,易致感染。拔针时应先将注射器减压,否则易使药液喷于体外。

  2.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脱失

  主要是激素类药物曲安缩松干扰皮内色素的正常代谢,使色素合成和分布发生障碍所致,若药物浸润到周围正常皮肤内就会发生色素脱失,瘢痕组织本身在萎缩过程中也会发生色素沉着和脱失相间分布,预防方法是避免药物浸润到正常组织中,对瘢痕部位的色素异常可手术切除。

  3.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

  此也是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预防方法是注射时准确掌握药物的浸润范围,勿播及正常皮肤,此外,注射药物后配合硅胶膜外贴密封瘢痕及周围组织可防止毛细血管增生,并能使己扩张的血管逐渐闭合。

  4生理机能失调

  主要是曲安缩松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所致,最常见的有女性患者发生月经素乱,主要表现在每次月经行经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多,或出现断断续续的假性例假。个别患者出现闭经。此时应及时停药。激素类药物的这类副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停药后1-2个月内例假会完全恢复正常,个别患者需到妇科对症处理。

  5局部组织坏死

  主要是单次注射的剂量过大所致,此外还和注射时用的针头过粗,皮下出血未能及时压追止血,注射时缺乏无菌观念,个体对药物的敏感度过高有关。
 
  6皮损扩大

  由于瘢痕疙痞内有大量的可收缩的成肌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在瘢痕形成过程中此细胞的持续收缩使组织高度挛缩,创面缩小,瘢痕内注射药物后,此种细胞被破坏,挛缩的力消除,皮损软化的同时就会扩大,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7.皮下药物颗粒沉积钙化灶形成


  由于注射的曲安缩松都是混悬液,注射于瘢痕内的不被吸收的超大药物混悬颗粒逐渐沉积起来。若注射的层次过浅随者瘢痕的萎缩变薄会逐渐暴露出来而形成索条状或点状的白色钙化灶,影响局部美观,此钙化灶会通过身体的排异反应逐渐清除,也可通过手术方式剔除。
 
  8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注射药物后局部发生红斑、风团、瘙痒等反应,这大部分是由于使用普鲁卡因作为局麻药所致,普鲁卡因有致敏性,可改用利多卡因,并根据过敏程度口服或静脉应用抗过敏药。
 
  9.无效

  个别患者注射药物后瘢痕无任何反应,一个疗程结束后瘢痕无任何萎缩软化迹象,这时应继续观察1-2个月,仍无反应,说明该患者对该药物不敏感,属患者特异性体质所致,应改用其他药物或其他疗法。
 
  10.复发

  由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还缺乏十分理想的根除方法,治疗后复发率高是瘢痕疙瘩的一大特征,特别是青壮年患者复发率更高。预防方法是若注射的药液中含有高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去炎松( triamcinolone)等在欲停止注射治疗的应遵循逐渐减量的原则:由每周注射1次逐渐改为每2、3、4周一次,注射的药量也逐渐减小。这样可有效防止突然停药而发生的反跳使复发率降低。此外,在停止注射后可配合外用药膏硅胶胶膜或加压、同位素贴敷、音频电疗等综合治疗以巩固疗效。



推荐阅读:疤痕小知识之药物注射篇

推荐阅读
中国疤痕论坛
疤痕网疤痕分布图

郑重声明:本站旨在提供疤痕修复知识,文章属建议性内容,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第三方可能在本站宣传其产品,你跟第三方产生的纠纷与本站无关!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条款 | 广告合作 | 人才招聘 |网站地图 |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深圳疤痕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0 Zhishi.Scarbbs.Com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209043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粤)-非经营性-2019-0115
郑重声明: 盗窃或私自转载本站数据,将受法律追究!如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